1.乡情治理是指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在基层社会的意见整合、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服务供给等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治理形态。“乡情”是一种基于地域以及附着在经济、社会、文化纽带上的特殊情感,体现为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在此基础上的回馈意愿和公共精神。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存在一个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这个场域通过一些微观机制影响个体动机和群体行为,从而影响社会治理体系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乡情治理的是:
A.顺德人都以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而自豪
B.敢拼会赢的精神一直激励着闽南人勇闯南洋
C.海外华侨华人一直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
D.北岸乡贤成立妈祖慈善基金会服务当地桑梓
【答案】D
【解析】定义强调:“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在基层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影响社会治理体系和过程”。
A项:“以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而自豪”只表明顺德人对当地的情感和认同,但是没有体现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不符合“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在基层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敢拼会赢的精神”只表明这是闽南人的一种精神,并不是对于某地域的乡情,所以不存在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不符合“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同时并没有体现出治理,不符合“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只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品格,并不是对于某地域的乡情,所以不存在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不符合“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同时并没有体现出治理,不符合“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乡贤成立妈祖慈善基金会”说明当地人认同本地区的文化,存在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符合“由情感和认同构筑的场域”,而且“服务当地桑梓”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符合“乡情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和治理体系”、“影响社会治理体系和过程”,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2.见义勇为是指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见义勇为的是:
A.某大学保安小张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某实验室起火,迅速冲进实验室灭火,导致他脸上手上多处烧伤
B.赵大妈看到某美容院的橱窗中挂着邻居王女士的照片,经询问美容院并未获得王女士的授权,赵大妈坚决要求美容院老板撤下照片
C.小杨的父亲在河边挖土,不小心掉进了3米多深的河道,听到呼救声,小杨不顾一切赶上前去,迅速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把父亲救上岸
D.黄老伯邻居家的几个孩子在河边玩耍,其中一个小孩掉进河里,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黄老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冲进河中,将孩子救了
【答案】D
【解析】定义强调:“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
A项:保安小张在巡查中发现起火,因处理灭火导致烧伤,防火是保安的主要职责,不符合“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赵大妈得知美容院并末获得王女士的授权,坚决要求撤下照片,但肖像权不属于“人身财产安全”,不符合“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父亲掉进了河道,小杨把父亲救上岸,小杨对父亲有救援义务,不符合“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邻居家的小孩掉进河里,黄老伯不顾安危将孩子救了上来,符合“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3.最小干预原则是指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基本前提下,通过最小程度的介入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保留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实现延续现状、降低保护性破坏的目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最小干预原则的是:
A.某博物馆在修复古籍时不拆开原线绳,只修补蛀洞严重的书页,而不修补强度未受蛀洞影响的书页
B.某博物馆的一幅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手臂缺失,专家们查阅了原始资料,根据资料将其复原如初
C.某古城墙修缮时,保留其残损的现状,在靠近边墙的一侧恢复了很窄的台阶供游人安全通过
D.某古塔倾斜,专家们在研究后最终决定只纠偏一度,它看上去依旧是倾斜的状态
【答案】B
【解析】定义强调:“保证文物安全”、“最小程度的介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延续现状、降低保护性破坏”。
A项:某博物馆在修复古籍时不拆开原线绳,只修补蛀洞严重的书页,符合“最小程度的介入”,不修补强度未受蛀洞影响的书页,符合“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符合定义,排除;
B项: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手臂缺失,根据资料将其复原如初,并没有保留现状,也没有体现是不是最小程度的改变,不符合“最小程度的介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某古城墙修缮时,保留其残损的现状,符合“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在靠近边墙的一侧恢复了很窄的台阶,说明修复的地方很少,符合“最小程度的介入”,符合定义,排除;
D项:某古塔倾斜,专家们只纠偏一度,说明修复的很少,符合“最小程度的介入”,依旧保留倾斜的状态,符合“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4.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被刺激者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超限效应的是:
A.某药店店员遭顾客投诉,店长对该店员进行了罚款200元的处罚并进行严厉批评,后又多次在全体店员会议上提及此事,导致该店员辞职
B.小强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意外只考了80多分,爸妈很失望,常在临睡前批评他,小强渐渐感到烦躁,结果期末考试只考了70多分
C.赵老师喜欢“拖堂”,结果期中考试时有一题一半同学都做错了,而该题就是他在某一次“拖堂”时所讲的内容
D.张老师中考前召开班会,强调考试注意事项,有同学迟到了几分钟,当晚她又给所有同学及家长发了短信,再次告知班会内容
【答案】D
【解析】定义强调:“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被刺激者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A项:店长对店员进行了罚款并严厉批评,后又多次提及此事,符合“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导致该店员辞职,符合“引起被刺激者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符合定义,排除;
B项:爸妈因期中考试成绩对小强很失望,常在临睡前批评他,符合“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小强渐渐感到烦躁,结果期末考试成绩更差了,符合“引起被刺激者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符合定义,排除;
C项:赵老师喜欢“拖堂”,符合“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考试中赵老师“拖堂”时讲的题目有一半同学都做错了,符合“引起被刺激者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符合定义,排除;
D项:张老师召开班会强调中考注意事项,因部分同学迟到,当晚给所有同学及家长发了短信,再次告知班会内容,不符合“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同时未体现同学和家长对此的反应,不符合“引起被刺激者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比例相对指标是将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反映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甲企业每百米棉布全厂生产耗电比乙企业高出57%
B.某地每人平均钢产量为35.98公斤/人
C.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约增产三成
D.某企业某年的产值是100万元,计划是9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是11%
【答案】A
【解析】定义强调:比例相对指标:“将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对比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两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
A项:甲企业与乙企业属于两个总体,两个企业对比的都是“每百米棉布全厂生产耗电”这一指标,属于同类指标,甲企业比乙企业高出57%,符合“两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符合比较相对指标的定义,当选;
B项:某地“每人平均钢产量”是该地总钢产量与该地人数之比,钢产量和人数不属于同类指标,不符合“两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不符合比较相对指标的定义,排除;
C项:今年的粮食产量和去年的作对比,属于同类指标,但针对的是同一个总体,不符合“两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不符合比较相对指标的定义,排除;
D项:某企业实际产值和计划产值作对比,属于同类指标,但针对的是同一个总体,不符合“两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不符合比较相对指标的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