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图,知道古代非洲文明的区域范围,增强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史料和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进程和影响因素,提高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入感受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非洲的文明成果。
【难点】
古代非洲的文明成果。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金字塔的风景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中是什么建筑?对于它的了解有哪些?
学生回答:这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教师总结并引导: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刚刚提到的金字塔是其重要的文明成就。那非洲其他地区有哪些文明成就,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条件
教师讲述:农业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往往为一个文明的产生提供必要的条件。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而西非居民班图人在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班图人在农业、畜牧业和生产技术方面有哪些成就?
学生明确:培育出甜高粱、西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培养了牛,引进绵羊和山羊,掌握了冶铁技术。
教师补充:班图人的活动区域从原来的西非扩大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在11世纪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同时通过迁移,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为古代非洲文明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二)东北非和东非
教师讲述: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图片《古代非洲的国家》,提问:在东非地区有哪些文明?
学生明确: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
教师在播放纪录片《非洲文明之旅》的片段,提问:为什么在东非会出现这些文明?
学生回答:农业进步、环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游历古代非洲的中国人》和《伊本·白图泰游记》,提问:这些国家的经济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分析总结:对外贸易发达,与阿拉伯、波斯、印度甚至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从外部输入纺织品、珍珠和瓷器,从非洲内陆输出奴隶、黄金和象牙等。
教师总结:这些国家大多在10到15世纪产生,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因为对外贸易的发达和以奴隶为主要生产动力的种植园艺业的兴盛,使得经济发展十分繁荣。而且,由于地处东非,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三)西非和南非
教师讲述:在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几个大国,南非则有大津巴布韦,而西非和南非国家的发展道路与东非有所不同。
教师播放《非洲文明之旅》纪录片片段,请学生结合教材和纪录片,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用8分钟的时间思考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归纳概括后将大屏幕上出示的表格补充完整。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观看纪录片《非洲文明之旅》,下节课谈谈观后感。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