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些教育者讲授思政课之所以效果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讲授的内容流于表面,______,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致使授课看似在说理,实则缺乏理论深度与厚度,难以让人真正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舍本逐末 接受
B.走马观花 理解
C.浅尝辄止 信服
D.缘木求鱼 认可
【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逗号引导同义并列,横线处应与“流于表面”表意接近。“流于表面”指停留在表面上,只在表面上做文章,而没有实际的内容。C项“浅尝辄止”指稍稍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能够体现停留在表面上之意,保留。A项“舍本逐末”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文段并未体现本末之分,排除;B项“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事物,侧重体现观察得不仔细,而文段要表达对于讲授的内容研究和理解过于肤浅,排除;D项“缘木求鱼”比喻方向、办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不能体现停留在表面上之意,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看似在说理,实则缺乏理论深度与厚度”可知,横线处应表达缺乏深度、厚度的理论难以让人接受、相信之意。C项“信服”指相信并佩服,与文意相符,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兰科植物全球现有接近30000个物种,我国约有1600余种。它们与中国社会有着深远而______的联系。公元元年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已有关于石斛、天麻等兰科植物的药用记录;而将兰科植物用于观赏的______,可能始于三国时期的贵族阶层,并______到了当代。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切 习俗 影响
B.密切 传统 延续
C.广泛 情形 波及
D.紧密 做法 沿袭
【答案】B
【解析】第一空,搭配“联系”,B项“密切”指关系近,C项“广泛”指(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普遍,D项“紧密”指密不可分,均与“联系”搭配得当,保留。A项“确切”指准确、恰当,可以说确切的消息,与“联系”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横线后“可能始于三国时期的贵族阶层,并……到了当代”可知,横线处应与之形成对应,体现出“从古到今都有”之意,B项“传统”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思想、制度等,符合文意,保留。C项“情形”指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D项“做法”指制造东西或处理事情的方法,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搭配“当代”,结合前文“始于三国时期的贵族阶层”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流传至今”之意。B项“延续”指延长或继续下去,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3.修炼挨批评这项基本功,要有虚心接受的气度。接受批评,就要拿出虚心以待、胸怀若谷的姿态,砥砺______、从善如流的自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
B.洗心革面
C.兼听则明
D.闻过则喜
【答案】D
【解析】根据顿号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与“从善如流”构成并列关系,表示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之意,D项“闻过则喜”意为听到批评意见就喜悦,比喻乐于接受他人规劝,符合文意,当选。
A项“见贤思齐”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段没有体现出要向德才兼备的人看齐之意,排除;B项“洗心革面”意为除去邪思杂念,改变旧日面目,比喻彻底悔悟,改过自新,文段并无改过自新之意,排除;C项“兼听则明”指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侧重意见,文段强调批评,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算法推荐凭借对用户浏览数据的精准分析,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也将人们推向了______的舒适圈。人们看似浏览了很多信息,实际只是在不断重复中强化固有的喜好和对事物的看法。一旦______其中,探索世界多样性的动力和欲望难免降低,加剧“信息茧房”效应。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悠然自得 陷溺
B.画地为牢 束缚
C.固步自封 沉浸
D.按部就班 迷失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实际只是在不断重复中强化固有的喜好和对事物的看法”可知,算法会不断强化我们固有的喜好,让人们局限在自己固有的喜好当中,故横线处应体现局限之意,且感情色彩偏消极。B项“画地为牢”原指在地上画个框,作为牢狱,后用来比喻只许在规定好的范围内活动,C项“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无法与后文形成对应,且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项“按部就班”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文段并非强调条理性、程序性以及缺乏创新精神,排除。
第二空,搭配“其中”,且根据前后文可知,如果人们一直不断被算法强化固有的喜好,就容易降低探索世界的欲望,故横线处应体现人们陷入某种境地。C项“沉浸”比喻处在某种境界之中,符合文意,且与“其中”搭配恰当,当选。B项“束缚”指受到约束限制,若填入文段应表述为“一旦被束缚其中”,用法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这部在散文、小说、自传间自由______的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经营咖啡农场的经历为背景,______地将众多的人、景、物熔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切换 匠心独运
B.穿插 深入浅出
C.变幻 举重若轻
D.出入 不动声色
【答案】A
【解析】第一空,搭配“作品”,且根据前文“这部在散文、小说、自传间自由······”可知,横线处应表达这部作品具备散文、小说、自传三种文体的风格特点。A项“切换”指影视片等从某一镜头或画面迅速转换到另一镜头或画面,也泛指转换,符合文意,保留。B项“穿插”指小说或戏曲中,插入一些次要情节,以衬托主题,C项“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常用于“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D项“出入”指出去和进来,均无法体现出这部作品具有三种文体的风格,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对应横线前后语境,根据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将众多的人、景、物相融合,既有观察与描摹,也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可知,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一些创造性的手法,倾注了一些心思,A项“匠心独运”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