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A.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B.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C.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
D.以上三者
【答案】C
【解析】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中华人名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 )。
A.未满12周岁的公民
B.未满14周岁的公民
C.未满16周岁的公民
D.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未成年人为未满18周岁。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A.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B.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C.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D.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务
【答案】A
【解析】选项A“偷盗.故意毁坏财物”为“不良行为”,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多次偷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选项BCD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故答案为A。
4.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故C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B、D均为干扰选项,故不选。故本题选C。
5.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其中,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任务: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故C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B、D也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但不是必要补充。与题意不符,故不选。故本题选C。
课程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