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教育基础>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1970-01-01 08:33

登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登门坎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天窗效应:又称为拆屋效应,是指在谈判过程中,先提出一个很大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然后再降低条件,提出较小的、对方能够接受的要求,如此一来,对方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达成目的。

破窗效应:一个好的环境和一个好的制度下,就会产生一群文明人,相反,乌烟璋气的环境中就会有一群“无赖”滋生。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破窗理论认为:当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人去维修时,其他人可能就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时间一长,这些破窗户就会造成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从而导致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就像是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暗示效应:人们将这种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式活动的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暗示效应应用非常普遍,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暗示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例如:一道新菜上来,你拿起筷子尝了一尝,发现没有什么特殊的滋味,但等主人详细介绍之后,你再一次品尝时却渐渐体会到了菜的新奇和特殊。

巴纳姆效应——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而真正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格描述却不如前者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人们平常认为自己很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准确。

印刻效应:德国著名的行为学家海因罗特从小鹅破壳而出的实验中得出的,后被德国另一位行为学家洛伦兹命名为印刻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进而陷人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中,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赛利格曼效应: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赛利格曼提出“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并指出只要自己不跪着,没有人会比你高。后来人们将此说法归纳为心理学效应,总结为:很多人遭遇失败或挫折后,都会产生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的情绪,这必将使得人们错失成功的机会。当遭遇挫折与失败之时,若人们能够对绝望说“不”,心中始终存有坚定的希望,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输。

齐加尼克效应:有些压力很正常,不比为此太紧张;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在一次实验中提出的,主要指由于工作中的巨大压力而导致的人们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后来心理学家将此结论进一步归纳如下:人们在接受某项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这种心理会伴随人们到任务完成,如果任务没有完成,紧张心理会持续存在。

跷跷板效应: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任何关心、帮助和友好等都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帮助别人,给予别人,表面上看是一种失去,但在给予中,我们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从而达到互惠互利。

霍桑效应:该效应告诉我们,当自己或身边人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别人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墨菲定律:一件事看似好与坏的概率相同的时候,事情都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经济活动中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收益和成功。

宽大效应:一般说来,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应。

扇贝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扇贝效应告诉我们,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