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教育学>
书院的发展
1970-01-01 08:33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整理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1.书院的萌芽

书院始于唐代,当时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整理图书的机构,如唐代的集贤书院、丽正书院,其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另一种是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如李秘书院、松洲书院等。在私人书院中出现了不太普遍的收徒讲学活动,虽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但它已成为书院的萌芽。

2.宋朝书院制度化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主要有六所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南宋各派大师讲论自己的学术主张,积极设立书院,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达到极盛。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但官学化倾向已经出现。书院在北宋时初有发展,南宋时兴盛起来,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有:第一,国家统一,士心向学,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但忽视官学,官学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

书院的管理机制:书院作为教育机构,是中国古代私学最高级的表现形式。实行山长负责制,山长既是书院的主讲人,也是书院的主持人,山长可以减少外界对书院的干扰。书院的宗旨是以发扬学术为重,以探明圣贤之学为真旨,以求获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效。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其学规指出为学的方向和道德修养的要求,标志着书院走向制度化。

3.元代书院

政府对书院在采取保护制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官学化。元代书院以儒经和理学家著作为教材,也教授其他学科。如医字、数学、书学和蒙古字学等,颇具特色;书院数量也增多,对元代的文化教育和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明代书院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书院再次兴盛起来,一些失意官僚和在野士人纷纷设立书院讲学,讽刺时政,使书院有了明显的政治色彩。另外也有一些人,如王守仁、湛若水等,通过书院讲学来传播自己的学说,对书院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5.清代书院

清代前期书院发展缓慢、沉寂,雍正时期至鸦片战争以前政府积极提倡办书院,书院得到发展。由于政府对书院进行严密控制,主要表现在控制书院的经费和设立,规定书院师长的聘选、学生的招生和考核等。使书院日益官学化,成为科举的附庸。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