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初,匈奴请和亲,上下其议。韩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迁徙鸟集,难得而制。得其地不足为广,有其众不足为强,自上古弗属。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势必危殆。臣故以为不如和亲。”
下列不属于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是:
A.匈奴擅长骑射,有很大的杀伤力
B.匈奴所居之地,属于荒漠地带,不宜农耕
C.匈奴采用游牧的方式,居无定所
D.匈奴以逸待劳,汉军长途跋涉,必受其害
【答案】B
【解析】B项,“荒漠地带,不宜农耕”在文段中没有体现,表述错误,当选。
A项,根据“今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可知表述正确,故排除A项。
C项,根据“迁徙鸟集,难得而制”可知表述正确,故排除C项。
D项,根据“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势必危殆”可知表述正确,故排除D项。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知识点】细节查找
2.宋真宗赵恒御笔做“劝学篇”,有“书中自有黄金屋”流布天下几近千年。黄金榜求龙头望,成了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当“黄金屋”成为读书的唯一价值取向时,很容易将一个民族的思维纳入功利和实用的框架,看似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实则开了历史的倒车。借书籍端正人生要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的王道。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让功利的目的占了上风
B.“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许多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C.读书就是读书,何必附加上那么多的东西
D.读书可以启智明理修身养性,也可以蒙蔽心智唯利是图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批评了读书的功利化倾向,并用“看似”、“实则”指出了其危害,接着提出了真正的“书的王道”是什么。综合起来,就是想要告诉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功利和实用的框架,更要用来端正人生要义。同义替换可知,A项正确。
B项,非文段重点,故排除B选项。
C项,表意不明确,文段的核心观点是读书不能功利化,即“不谋其利、不计其功”,而且应当“正其谊、名其道”,所以C项“何必附加那么多东西”表述不准确,故排除C选项。
D项,同样与作者所强调的观点不匹配,故排除D选项。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知识点】关联词中心理解
3.鲁迅先生在民国十四年曾说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我觉得仿佛就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不只是一个空招牌
B.国民革命之后社会并没有多少真实的进步
C.国民革命之后,君主专制制度依然存在
D.老百姓被奴役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答案】B
【解析】根据文段,革命以前是“奴隶”;革命之后是“奴隶的奴隶”。说明革命并没有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社会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B项符合原文意思。
A项,根据原文“我觉得仿佛没有所谓的中华民国”可知A项错误,故排除A选项。
C项,“君主专制制度依然存在”无中生有,故排除C选项。
D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选项。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知识点】语句理解
4.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特性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答案】D
【解析】A项,由“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可知,并非”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A项错误,故排除A选项。
B项,题干中“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是“某种植物”的具体案例,并非所有转基因作物的共性,属于偷换概念,故排除B选项。
C项,由题干“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可知,转基因作物并非杂交作物,故排除C选项。
D项,通读全文,可知D选项符合原文对“转基因作物”的理解。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知识点】细节理解
5.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
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
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
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翻译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接着通过“不是……而是……”强调最无奈的事情是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到两种语言之间的鸿沟,最后一句话进一步说明有的人不理解翻译有时候是无能为力的。故文段中心是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到语言之间的鸿沟,理解不了不同语言为什么不能一一对译。对应选项,D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故D项当选。
A项,论述的是“不是”之后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排除A项。
B项,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强调人们对不同语言无法一一对译的看法,故排除B项。
C项,无中生有,“翻译的辛苦”文段未提及,故排除C项。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知识点】其他中心理解
课程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