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历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2021-03-18 17:09

一、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是教师资格考试当中的考试分析。考查的内容比较固定,如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何种影响,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等知识点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着重掌握这些史实。

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方式来呈现,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一)“重农抑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2)消极方面:到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及特点

1.农业

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手工业

手工业发展表现为:

(1)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2)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3)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特点: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西汉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绸、瓷器传到西方并大受欢迎。

(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末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为:

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特点:

(1)我国商业兴起比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2)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类似银行一样的柜坊和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宋朝出现了纸币交子。

(3)宋朝之前商业受官府控制的色彩较浓,宋朝以后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4)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6)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4.重大水利工程

(1)秦朝灵渠。(2)汉武帝治河。(3)隋朝大运河。(4)唐朝大面积治河。(5)五代钱塘江海塘。(6)元朝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

(1)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2)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3)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北宋、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④设置边贸市场——榷场;⑤粮食、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原料大量进入市场;⑥海外贸易发达;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

(4)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③互市;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征税依据的变化: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

汉、唐、清时期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