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能说出质量数与原子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和理论,通过类比与抽象理解同位素的意义,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提升化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难点】核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根据原子结构知识,提出问题: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学生回答:原子可以再分,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
(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不同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荷的数据表格。
提出问题: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为什么加”绝大多数”呢?请同学们比较不同原子中三种粒子的情况,并说明其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学生回答1: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较大,电子质量非常小。
学生回答2: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数不可能为0,但中子数可能为0。
学生回答3: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跟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提出问题:元素的概念是什么?由以上哪种粒子的数目决定?
学生回答:含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由质子数决定。
教师展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组原子。请同学们论论并回答这些是否为同一种元素?是否为同一种原子?
学生讨论并回答:是同种元素。不是同种原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论论并回答,怎么确定是否为同种元素?是否为同种原子?
学生讨论并回答:含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则为同种元素。同种原子则需要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提出问题:1.什么是核素?2.什么是同位素?能不能举出例子?
学生阅读教材并并回答: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我们称之为核素。不同核素间,我们称之为同位素。常见的例子如氕、氘、氚等。
教师强调:质子数(Z)相同:表示同一元素,中子数(N)不同,质量数(A)不同,原子也不同。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称同位素。
(三)课堂练习,知识升华
课堂练习:下列的粒子中有几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哪些?元素有几种?
学生回答:
人们把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核素有8种。
我们把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的有:①④⑥;②⑧;③⑤⑦。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元素有H、O、C三种。
(四)课堂小结,课后调研
师生归纳:
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种核素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