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信息技术
2020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知识点分析
2021-03-26 11:19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考点分析

通过对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中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考情分析得出,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主要的考点是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常识等。

二、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习题及解析

1.下图是用某软件查询当天某一地区实时路况的画面,这种应用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 )。

A.时效性 B.依附性 C.真伪性 D.可识别性

1.【答案】A。解析:信息的时效性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而实时路况能实时反映区域内交通的路况,指引最佳、最快捷的行驶路线,提高道路和车辆的使用效率。因此属于信息的时效性特征。依附性是指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存在;真伪性是指信息有真有假。

2.2015年10月14日,机器人Pepper(下图)现身杭州云栖大会。Pepper被称为“情感机器人”,头部装有麦克风、摄像头和3D传感器,对人的表情、声音及喜怒等情绪均可识别,并且可根据人的情绪进行反应。该技术主要应用了( )。

A.人工智能 B.全息成像 C.虚拟现实 D.虚拟仿真

2.【答案】A。解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题干中的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机器人研究。

3.我们使用手机时,有时会收到一些带链接的信息,如:“这是我们以前的照片,你打开看看哦”“有人悄悄关注你了,赶快点击了解”“这条信息对你很重要,点击链接浏览”。对这类信息,恰当的做法是( )。

A.点击链接,如果有病毒事后再处理

B.点击链接,按照提示完成相关操作

C.不要点击链接,否则可能下载木马病毒

D.手机有杀毒软件,点击链接不用担心病毒

3.【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信息安全的意识。B选项很明显不正确,因为有可能感染病毒。病毒具有不可预见性,杀毒软件对病毒有滞后性,所以A和D不正确。

4.会计小刘按照公司王总通过手机QQ发来的信息,将96万元项目款打入指定账号,事后经过两人的交流,小刘得知王总并没有发送该消息,自己很可能遭遇诈骗,便立即报警。对于上述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安装了高版本的杀毒软件,就不会上当受骗

B.如果安装了高版本的操作系统,就不会上当受骗

C.不用QQ与别人交流聊天,否则容易上当受骗

D.应通过打电话确认对方身份后再行动,避免上当受骗

4.【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很明显杀毒软件、操作系统和QQ跟信息诈骗没有关系,只有我们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好了,才能不上当受骗。

 

5.对于下图所报道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信是私人的空间,不应干预

B.微信是朋友间交流,不应干预

C.信息只在个人微信圈中传播,属于个人隐私

D.微信传播不是法外之地,不得传播违法信息

5.【答案】D。解析:微信虽然属于个人空间,但依旧属于法律管辖之内,所以不得传播违法信息。

三、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考点总结

1.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变化的表现。而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变化普遍存在,信息也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

(2)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3)价值性

信息虽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人类却离不开信息,因为信息也是有价值的。

l 信息的价值体现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

②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l 价值相对性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信息的价值存在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价值的绝对性:对于社会来讲,某一信息具有统一价值的绝对性,因为信息本身揭示事物和反映事物的程度是一定的,社会认可信息的基础条件也是一定的。

②价值的相对性:由于具体的信息接受者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不同,某一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又具有不同的价值。反映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说明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

(4)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同一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信息的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果信息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它的效用就会降低。

(5)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传递性指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其传递过程包括信源、信道、信宿三个因素。

 

(6)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7)真伪性

信息的真伪性是指信息有真伪之分,而衡量信息准确与否的标准是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程度。

信息的特征常用经典语句中,如下图所示。

2.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常见的有数字地球、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流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以下是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数字地球的实际应用:飞机、舰船导航、新武器制导、卫星运行测控所用的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常用的车载导航系统。

虚拟现实VR的实际应用:虚拟现实3D游戏头盔,VR虚拟现实在医学教学上的模拟人体解剖,各种手术,在军事上的模拟飞行训练,房地产开发的用户实景模型设计体验。

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1)模式识别的实际应用:门禁当中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2)专家系统的实际应用:血液凝结疾病诊断系统、电话电缆维护专家系统、花布图案设计和花布印染专家系统等。

(3)机器翻译的实际应用:“百度翻译”、“谷歌翻译”。

(4)机器博弈的实际应用:人与机器博弈下棋。

流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在线视频播放软件均采用的是流媒体技术。

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财务账目管理、生产和库存管理、员工管理系统、情报检索。

3.信息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1)法律法规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国务院关于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经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第2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我国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安全法》、《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知识产权

为保护我国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于1991年6月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未经他人(著作人)同意随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国政府于2001年颁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即计算机软件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可以随便复制、盗版。

我国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办法》、《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和《有效保护计算机实施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的规定》中新增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该法最具IT法律特点的规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犯罪与侵犯知识产权两部分。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