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层次 |
内涵 |
关系 |
国家的教育目的 |
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队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
|
教师的教学目标 |
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能够达到的预期标准 |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理论类别 |
主要观点 |
代表人物 |
个人本位论 |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简而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
孟子、卢梭、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马斯洛、萨特等 |
社会本位论 |
确立教育目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简言之,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 |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
教育无目的论 |
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
杜威 |
文化本位论 |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 |
|
生活本位论 |
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
斯宾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