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A. 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模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形成阶段。
选项 A,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 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在这一阶段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相互干扰少,多余动作减少。
选项B,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在这一阶段干扰消失,衔接连续、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选项C,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选项D,操作模仿阶段,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综上所述,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操作熟练阶段,故本题选 B。
2.下列属于态度与品德的区别的有(多选题)。
A.两者实质不同
B.意义不同
C.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D.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答案】CD
【解析】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但是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多选题)。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认知失调
D.态度定势
【答案】ABCD
【解析】影响态度与品德的一般条件。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因此,ABCD四项正确。
选项A,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的,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儿童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选项B,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选项C,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选项D,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故本题选ABCD。
4.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判断题)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其主要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即灵活性,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朝向不同的方向发散的能力。独创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方法,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具有新奇性。故该说法正确。
5.智商高的人其创造性也一定很强。(判断题)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故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