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课程改革中将语文、数学等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例进行了适当的下调,而把下调后积累下来的课时分配给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将优势科目所占比重下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调整了课时比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2.上《植物的叶》一课,老师讲叶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学会保护自然。这一过程体现了( )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B.巩固性
C.量力性
D.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强调教学中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评价是( )。
A.定位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D
【解析】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4.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学科设置与安排”体现于(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内容
D.教材
【答案】A
【解析】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所以A项正确。
5.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答案】C
【解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