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张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根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A.教师申诉
B.刑事诉讼
C.申请仲裁
D.民事诉讼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因此B、C、D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A。
2.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 )设立或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经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A.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人民政府
C.省政府批准
D.国家批准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3.( )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较高的法律权威。
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4.教师给学生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学校可以给予教师(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分或解聘
C.行政处罚
D.行政处罚或解聘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题干中老师给学生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属于第三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故学校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并论述了学思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选项A,儒家孔子首先提出了学、思、行结合的主张。他反复教弟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三思而后行”,“君子有九思”等等。孔子所强调的学思行,其重在学与思,对于行则多指道德修养的行为实践,一般不包含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题干中的描述符合孔子强调学思结合的教学理论的思想,故A项正确。
选项B,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城人,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选项C,老子是春秋末期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老子著有《道德经》。
选项D,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
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