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记载,在历史时代考古学的研究中尤其如此。中国古代文献________,自当按各人的专业需求,择要阅读。要紧的是必须懂得文献史、目录学等,以便在繁多的古籍中寻取确切相关的记载,加以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比皆是 考察
B.恒河沙数 审核
C.汗牛充栋 查证
D.浩如烟海 考核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自当按各人的专业需求,择要阅读”可知,所填的词语说明古代文献多。A项“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该成语不能形容文献多的,排除A项。B项“恒河沙数”指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该成语也不能形容文献多,排除B项。C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该成语不是形容文献多的,排除C项。D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符合语境。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考核”指考查审核,代入第二空,说明在繁多的古籍中寻求确切相关的记载来考查审核考古学所研究的内容,语义明确。故本题选D。
2.一次考试共有6道试题,做对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的人分别占参加考试人数的98%,75%,86%,92%,74%,94%,如果做对四道或四道以上为合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合格率至少是( )。
A.60%
B.73%
C.86.5%
D.100%
【答案】B
3.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荒废必是和尚不虔。”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但是,后因三人争功闹个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所有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
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十分重要
【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三个和尚经营寺庙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心”对得失成败的重要作用,这段文字展现了一座寺庙由破败→兴盛→破败和三个和尚由争执→团结→争执的过程,这个过程现象的背后是“人心”,人心决定了事物的得、失、成、败,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中所谓的“天时”、“地利”故事中不曾涉及,文中主要讲的是“人和”,排除。B项只能解释最后一句话,与之前的“香火渐盛”矛盾,排除。D项只印证了“香火渐盛”,对后来的“盛况不再”没有涉及,排除。故本题选C。
4.有的人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不重视乃至鄙视专业人才,以为只要悟“道”,就可以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领域都可以去坐而论道。这种观念在部分当代人文学者中仍然存在,科研工作者在他们眼中只是些关注细枝末节的技术员,不如他们掌握先进的哲学思想后,可以站得高看得远,乃至以科学导师自居,可以为科学的发展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触类旁通 运筹帷幄
B.融会贯通 指点迷津
C.见微知著 建言献策
D.举一反三 出谋划策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有的人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可知,此处应体现知识之间有联系,无明显界限之意。C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有以小见大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以科学导师自居”可知,导师对科学发展有指引之意,该空应体现“指引”之意。A项“运筹帷幄”侧重在后方做出全面计划,无指引之意,排除A项;D项“出谋划策”指制订计划谋略,给别人出主意,并无指引之意,排除D项;B项“指点迷津”指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有指引之意,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