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菲儿把一颗小石头放进小鱼缸里,小石头很快就沉到了缸底,菲儿说:“小石头不想游泳了,想休息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菲儿思维的特点是( )。
A.直觉性B.自我中心
C.表面性D.泛灵论
2.下列不宜作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方式的是 ( )。
A.直接感知B.实际操作
C.亲身体验D.概念解释
3.下列幼儿行为表现中数概念发展最低的是( )。
A.按数取物B.按物说数
C.唱数D.默数
4.有时一名幼儿哭会惹的周围的幼儿跟着一起哭,这表明幼儿的情绪具有( )。
A.冲动性B.易感染性
C.外露性D.不稳定性
5.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缓慢的是( )。
A.性格B.气质
C.能力D.兴趣
6.在学前教育中进行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现学前教育规律B.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
C.解释学前教育现象D.构建学前教育理论
7.养儿防老,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等所体现的观念属于( )。
A.工具主义儿童观B.科学主义儿童观
C.自然主义儿童观D.人文主义儿童观
8.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随时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指导策略,该老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价B.标准化评价
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9.缺锌会导致婴幼儿( )。
A.食欲减退B.夜盲症
C.佝偻病D.肌无力
10.梅梅和芳芳在娃娃家玩,俊俊走过来说我想吃点东西,芳芳说我们正忙呢,俊俊说,我来当爸爸炒点菜吧,芳芳看了看梅梅,说好吧,你来吧,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下列哪一选项最贴近他的最近发展区?( )
A.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伴
B.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游戏小组
C.在4---5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
D.能够在角色游戏中讨论装扮的角色行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11.简述经济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关系。(15分)
12.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15 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13.试述科学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原则。(20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根据材料中所给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14.材料:小班张老师观察发现,小明和甘甘上楼时都没有借助扶手,而是双脚交替上楼梯;下楼时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
问题:
(1)请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分析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动作发展特点。(10分)
(2)分析两名幼儿表现的差异可能原因。(10分)
15.材料:几个幼儿正在玩游戏,他们把竹片连接起来,想让乒兵球从一头开始沿竹槽滚动,然后落在一定距离外的竹筒里,游戏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球从竹片间掉落(见图1);竹片连成的“桥”太陡球怎么也落不到竹筒里(见图2),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终于让球滚到了竹筒里。
问题:
(1)幼儿可以从上述活动中获得哪些经验?(12分)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8分)(图一为左图,图二为右图)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一题,总分30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16.中班下学期,陈老师发现,班上仍有一些幼儿会抢别人的玩具,他们的理由是:“我喜欢这玩具,我要玩”。请设计一个教育活动,解决上述问题,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题干中菲儿把无生命的小石头看作是有生命的物体,体现了泛灵论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
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故正确答案为D。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数概念。幼儿数概念形成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数概念发展最低的应为口头数数,故正确答案为B。
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情绪的特点。儿童情绪的易受感染与暗示有关,这些现象在小班较为明显。幼儿晚期,孩子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故正确答案为B。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气质。气质具有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选项中是出现最早、变化最缓慢的。故正确答案为B。
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师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研究方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有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概念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合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故正确答案为B。
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养儿防老,光宗耀祖,传宗接代这些都是把儿童当做了附属品,社会本位儿童观,又叫做工具主义儿童观。故正确答案为A。
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随时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指导策略,该老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故正确答案为D。
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常识。婴幼儿发生缺锌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锌摄入不足。婴幼儿锌缺乏的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伤口愈合不良、食欲减退和贫血,还会出现异食癖。故正确答案为A。
1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已经做到了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游戏小组,所以最近发展区应该是更高水平的和幼儿同伴一起讨论角色行为。故正确答案为D。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经济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关系具体如下:
(1)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学前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2.【参考答案】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4)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等特点,其中指出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为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2)从材料中不难发现小明和甘甘在上楼梯的能力水平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且基本上能达到《指南》中对于小班末期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的期望。但是在下楼梯方面,二者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性。其中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 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说明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更好,而甘甘的平衡能力则更好些。
原因如下:
①生物因素,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②生理成熟是指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婴幼儿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尤其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影响,使小明和甘甘在体质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导致他们动作发展差异的生理基础。
③环境因素:幼儿身体动作发展除了收到生理发育影响之外还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营养、体育锻炼和劳动、疾病、生活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制度,家庭状况季节因素等。
15.【参考答案】
材料中幼儿的行为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目的,能够采取分工合作的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游戏,幼儿从上述活动中可以获得的经验如下:
(1)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增强,获得活动中的组织分工经验; .
(2)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了解坚持、 努力、不放弃与成功的关系;
(3)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 有关身体协调能力的经验,促进动作的发展;
(5)获得有关认知的经验。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答案】
大班社会领域《做个不争不抢的小朋友》
◆活动目标
①情感目标:愿意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 不独占、争夺玩具。
②认知目标:初步学习轮流玩、一起玩,了解分享的含义。
③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掌握交流玩的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技能。
◆活动准备
①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感受。
②物质准备:视频录像《陈老师带来的新玩具》、幼儿阅读用书。
◆活动环节
环节一 导入
①出示视频录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视频播放《陈老师带来的新玩具》,玩具播放的画面如下:
1.教师带来了一架崭新的 飞机模型,投放在科学角。
2.孩子们在你争我抢这架飞机,谁都不愿意让步。
3.飞机模型在争抢中被撕坏。
环节二 基本部分
①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争抢”和“分享”。
1.教师提问:
a.师: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做得对吗?为什么?针对视频中幼儿出现的矛盾,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2.引导幼儿大胆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b.师总结:争抢的后果是谁都玩不了新玩具,独占、争夺玩具会带来不愉快,所以我们要学习分享。
②通过游戏活动,掌握交往技巧。
1.引导幼儿讨论: 一种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兴,可以怎样玩?
2.引导幼儿说出轮流玩、交流玩,如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等。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你喜欢谁?为什么?请你在圆圈里给会与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小朋友打勾。
③学习儿歌
好玩的玩具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环节三 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以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本次活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