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为育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关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 强制性
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到高、连续、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自我学习之外,也应通过集体备课,同时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样突出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为其涂抹( )。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13.“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15.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19.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是( )。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20.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23.简述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根据材料中所给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分 )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何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
(2)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式的基础。(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向左前
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身,换左手拍按球向左后侧继续加速前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画作欣赏,技法学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得到协调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的特性。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国民性,是指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普遍的无差别的公共教育服务。题干中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正是公共性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连续不可逆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C。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途径。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品德课和各科教学。其他选项是小学德育的途径,但不是基本途径。故正确答案为C。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方式。老师与学生协商处理班级事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体现的是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专制型的管理方式,老师不会和学生协商;放任型的管理方式,老师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会与学生讨论和听取学生意见;对抗型的管理方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会融洽,不会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故正确答案为B。
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其中的一个要求是: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题干中“集体备课,同时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体现的是沟通与合作能力。故正确答案为A。
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常识。蜜蜂的毒液是酸性的,被蜜蜂蛰伤后应用碱性的液体中和,肥皂水是碱性的,故正确答案为A。
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特性。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属于联觉。故正确答案为D。
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的动机冲突。趋避冲突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两种心态。题干中小英既想当班干部又怕被同学嘲笑,属于趋避冲突。故正确答案为C。
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反复抄写属于复述策略。故正确答案为B。
1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学习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故正确答案为D。
1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效应。换位思考体现的是共情,就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
1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产婆术”主要就是通过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新思想,所以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1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对条件的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结论的方法。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木炭的变化,属于实验法。故正确答案为A。
1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题干中对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把握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故正确答案为D。
1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故正确答案为C。
1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变动,体现的是相互适应取向,即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和适应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D。
1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故正确答案为A。
1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约课程内容的因素。制约课程内容的三个因素是社会、儿童和知识。这里的知识也就是学科知识。故正确答案为C。
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题干中“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故正确答案为B。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参考答案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有:
(1)相似性: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②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①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③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4)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参考答案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有:
(1)问题设计的必要性。每个问题必须和问卷调查的目的密切联系;
(2)问题设计的准确性。问题设计要简洁易懂,语意表达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3)问题设计的客观性。不能出现带有引导或者暗示性的题目设计;
(4)问题设计的可行性。对于一些敏感性或者隐私性问题,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避免触动作答者的心理防御,从而影响问卷的真实性,可以通过间接的表达方法进行问题设计,保证问题设计有效,作答者回答真实。
24.参考答案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第一,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功利心态,一味让学生学习,而不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成绩的提高,如果在劳动的量和劳动的内容上处理得当,学生的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对学生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在材料中,家长不让孩子劳动,也导致了孩子不爱劳动,没有劳动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习没有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做到活学活用。而且没有劳动意识,缺乏动手的能力,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也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劳动教育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缺乏劳动意识,走向社会就会缺乏与人的合作意识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对就业和职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缺乏劳动技能,空有理论知识,也很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新的学习领域的提升。
第四,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而且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
③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④开设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
⑤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并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来开展劳动教育。
25.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沈老师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想象并体会走在雪景里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材料中的沈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和评价。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规定好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进行规范;
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④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
26.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甚至”“在乎”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小动物的人生观。
(2)教学过程
环节一 揭题读题,释题引入
①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滩边的故事,题目叫——(课件出示)
②释题:见过浅水洼吗?(出示词卡)
③读题:再读课题。
环节二 自学把握生词
①自主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用横线画出,然后多读几遍。
②交流难读的词语
如:甚至、蒸干、继续、在乎、叨念等(平翘舌、前后鼻、轻声等)
教师指导:课件出示:甚至 shen zhi 蒸干 zheng gan
学生朗读,注意翘舌音,分清前后鼻音。
③交流反馈,巩固识字
“至”,减法记忆,“到处”的“到”减去立刀旁。
环节三 回归课文,感悟理解
①将词语放入课文,自读感悟。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②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多不多?
师:哪个词语准确的说明了鱼很多呢?
学生回答。
师: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那“甚至”是什么意思呢?联系生活,谈谈对于“甚至”的理解。
③朗读感受,指导读出小鱼的多,小鱼的可怜。
④这么多的小鱼,你能用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吗?(课件出示:被困的小鱼)
许许多多、成百上千、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环节四 巩固拓展
师: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太阳渐渐升高,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有的小鱼已经喘不过气来,有的小鱼快死了……如果你就是浅水洼里的这条小鱼,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师随机评价。
(3)板书设计:
27.参考答案
(1)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算术的基本对象是数,包括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数的运算等,代数中的基本对象除了数,还有更具广泛意义的基本对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认识数,计算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的基础上,用符号来代替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优越性,发展符号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萌发用字母表示数的 兴趣。
(3)教学过程
环节一 经验导入
①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②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理由】游戏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用字母表达数字的基本形式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 新课讲授
①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根据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表达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小红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
1 31
2 32
3 33
4 34
… …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小红和爸爸年龄的数量关系:
方案一: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方案二:用一个字母来替代小红的年龄a,a+30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
教师提问:用不同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哪个更合理,更简洁呢?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小红的年龄是变化的,但是爸爸比小红大30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用字母表示爸爸的年龄。
【设计理由】以小红和爸爸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引向抽象概况。
②感受实际应用
教师提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200可以吗?
教师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得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理由】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年龄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环节三 巩固练习
用a表示同学们的年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你们爸爸妈妈的年龄,写好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设计理由】学生在巩固练习环节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环节四 回顾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大家掌握了什么?
学生总结: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五 作业布置
回家朗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如果将这个俗语继续编下去,大家试一试,用字母表达其规律。
【设计理由】运用寓教于乐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8.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五个小片段,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时间;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句型: In..., Children’s Day is on ...完成本节课的true or false习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对话练习等方式,学会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n...,the children is on ... 来谈论不同国家儿童节的日期的话题。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各个国家儿童节的不同日期和不同庆祝方式,拓宽 国际视野,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萌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3)【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庆祝儿童节的视频,视频中小猪佩奇和乔治正在和朋友们庆祝自己的节日——儿童节。并提问:同学们喜欢儿童节吗? Do you like Chi1dren’s Day? Why?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同学观看文中配图猜测文章中主要讨论的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讨论欲望,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听力材料介绍背景信息,顺利导入新课。
【新授环节】
学生听 listen and read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Is Children’s Day on the same day around the wor1d?找同学回答问题,检测根据图片猜测的文章大意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与反馈和激励性评价。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五个部分并完成true or fa1se,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找寻到了具体题目对应的信息,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寻国家关键词,快速找出正确笞案。
学生再次听录音,熟悉文章内容,了解各个国家会在不同的日期庆祝儿童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泛听主旨的能力,提高听的技能和阅读细节内容的阅读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9.参考答案
(1)《开火车啦》这首儿歌整体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细节生动,结构完整。
①节奏:歌曲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组成,凸显出来火车开动规律的节奏。
②旋律:旋律以级进或三度平稳进行为主,后八小节整体音高升高,营造出小火车由近到远的音乐情境。
③乐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全曲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形成重复乐句,最后一个乐句再现第一乐段的音乐主题材料,形成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④结构:短小,且为方整形,便于学生歌唱。
⑤音域:八度以内,音程跳度不大,适合儿童歌唱。
(2)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歌曲《开火车啦》,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并对快乐美好的童年记忆产生共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式,学生参与演唱并体验歌曲,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知道歌曲中采用了重复的手法;感受2分音符、4分音符和8分音符的运用。
(3)“节奏练习”教学环节
①初步体验
通过多媒体播放火车从准备到开动的视频,学生初步感知节奏的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将听到的三种声音模仿出来。
x-|x-|wu wu
xx |xx | hong—long—hong—long
XX XX |XX XX | ka—cha—ka—cha—ka—cha—ka—cha
设计理由:初步聆听与感知,可以引导学生对不火车不同阶段运行的节奏有个大概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②节奏练习
汽笛—wu—单手握拳向下拉动,二分音符。
大轮子—hong long—双手同向90度角摆动,四分音符。
小轮子—ka cha ka cha—双手连续摆动,八分音符。
配合歌曲伴奏,在每个声部中挑选带领部分学生走出座位模仿火车开动。
设计理由: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善于模仿声音和动作,对火车运行和声音进行模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由此引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
③拓展创新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拍手拍腿、捻指和跺脚的随意组合的方式,对火车开动的声音进行表演,并随后对表演进行自评互评,老师最后作总结。
设计理由:学生自己探索性的学习,表演过后进行评价也是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并且丰富了课堂环节,增添了课堂气氛。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准备姿势和运球动作。
②难点:按拍球的部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变向运球的用处,80%同学初步掌握变向运球动作要领,20%同学能够灵活运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练习形式
①集体模仿练习
教师将动作分为准备姿势和运球动作两个环节,带领学生模仿练习。
队形组织:体操队形。
设计理由:通过动作的模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动作结构。
②分组练习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纠正,交换练习。
队开组织:两人相距5米练习。
设计理由:分小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同时有利于纠正错误。
③加大难度分组练习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纠正,交换练习。
队开组织:两人相距10米练习。
设计理由:两人一组,可以及时发现错误,立即进行修正,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31.参考答案
(1)中国画分科:人物、山水、花鸟;
表现形式: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彩墨画特点,能够采用丝毛法、散锋干擦法、绒毛法等技法,结合概括、夸张等手法,大胆用墨色表现动物的脸部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欣赏创作等活动,学生掌握绘画步骤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发展 造型表现能力与观察欣赏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动物的脸》创作过程中,萌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并养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画作欣赏”学习内容新授活动及理由:
环节一 对比欣赏,学习创作手法
PPT展示黄胄国画作品《花猫》与现实生活中花猫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①作品采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花猫的?
②作品中的花猫与现实中的花猫有什么不同?突出了花猫的哪些部分?对创作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品《花猫》比照片中的猫更有精神,突出表现了花猫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长长的胡须,这样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能使欣赏着对猫的典型特征看得清,记得牢。
设计意图:将现实中的花猫与艺术家作品《花猫》进行对比,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彩墨表现动物脸时需采用概括,夸张等手法,作品才会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意味。
环节二 作品欣赏,学习表现技法
①再次欣赏黄胄《猫头鹰》、《花猫》等彩墨动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a.作品中的墨色有着怎样的变化?
b.画家是如何用笔表现丰富效果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国画创作中,墨与水不同比例的调和可以产生焦、浓、重、淡、清等丰富的效果。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用笔灵活多变,中锋与侧锋相结合,表现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步骤欣赏画作细部,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丰富效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根据动物不同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用笔、用墨方法,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欣赏分析“猫脸画法”步骤图,师生共同探讨猫脸的画法步骤:第一步:用淡墨勾勒出眼睛,鼻子和嘴巴;第二步:用干笔浓墨擦抹出脸部的绒毛;第三部:用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型。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示范体验。教师画出脸型及五官,学生用淡墨上色。
设计意图:欣赏与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动物脸部的绘画步骤,示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③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猴子、狮子、小狗的脸部创作,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索: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动物的皮毛及毛发?
学生小组展示后教师总结:除了干笔散锋皴擦法,还可以采用丝毛法、绒毛法、散锋中锋破笔法等等,浓淡墨、干湿笔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动物的花纹及毛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创作思路彻底打开,积极主动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丰富画面效果,使课堂的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