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
A.直观技能
B.教态语言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3.知觉的高级形式是()
A.注意
B.观察
C.想象
D.记忆
4.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5.汉代董仲舒“目不窥园”的事例,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指向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判断题
6.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7.表象的形象比知觉的形象生动,但不稳定。()
8.创造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而是少数人独有的一种能力和心理品质。()
9.定性分析是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0.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观,认为教师不应只是教学计划、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参考答案解析】
1.A【解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
2.B【解析】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有身姿变化(站姿、走姿、手势等)、面部表情(眼神、微笑等)和外表修饰(衣着服饰、发型配饰、化妆等)三类。其中,眼神也称目光,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目光凝视分心的学生以引起他的注意,属于教师教态语言中的面部表情。
3.B【解析】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4.C【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撤销令人不愉快的惩罚,增加儿童改正错误行为的次数,属于负强化。
5.A【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6.×【解析】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7.×【解析】表象的形象具有较模糊、暗淡、片段、不稳定等特点。
8.×【解析】创造性并不是少数人独有的,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品质。
9.×【解析】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定量研究,它常常可以消除一些无谓的争论,验证和确认定性的结论。
10.√【解析】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