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2.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A.社会功能
B.育人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3.()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A.教材
B.教学计划
C.课程
D.课程标准
4.“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A.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5.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道德修养水平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判断题
6.依照知觉对象的性质不同,知觉可分为对他人知觉和对物知觉。()
7.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
8.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9.教育民主化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均等,但师生关系却不能提倡民主化,教师是传授者、管理者,学生只能是被管理者。()
10.“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学内容,“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B【解析】A、C、D项均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
3.C【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4.A【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
5.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学习成绩”和“道德修养水平”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6.×【解析】根据人脑反映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
7.√【解析】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8.×【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广义的教育的概念。
9.×【解析】教育民主化不仅包括教育机会均等,还包括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0.√【解析】我国奴隶社会的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封建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