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题型说明
辨析题,也被有的人称为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作出解释说明的题型。辨析题一般被分为正题和反题(错题)两大类。正题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反题(错题)的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反题这种话最为常见的命题角度是“前提正确,结论错误”。在教师招聘笔试中,辨析题主要围绕考生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重在考查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客观性。
二、作答步骤
(一)判断对错
按照常规判断题进行正误判断即可。
1.关注关键词,确定题目考查角度。可从关系、概念、作用等入手。
【示例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德育过程”的关系。
【示例2】心理是人脑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心理”的概念。
【示例3】焦虑对学生的学业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焦虑”的作用。
2.提取与题干对应的理论。需要确保理论回忆的准确和全面,同时与题干进行对照,初步进行正误判断。
【示例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对应理论为“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的概念,同时需要关注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示例2】心理是人脑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对应理论为“心理”的概念,需要关注心理产生的两大条件。
【示例3】焦虑对学生的学业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对应理论为“焦虑”的作用,需要注意不同程度的焦虑的具体作用。
3.关注程度副词、关联词等。对含有敏感程度副词、关联词的题干,可重点关注这些程度副词、关联词,以进一步验证初步判断是否准确,同时明确分析的具体角度。
常见关联词:“凡是”、“一定”、“必须”、“就是”、“只要……就……”等,例:“只要充分备课,就能上好课。”
【示例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关注“就是”一词,没有准确把握“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德育过程”的区别。
【示例2】心理是人脑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关注“内在心理活动”,没有准确把握“心理”另一个条件——客观世界。
【示例3】焦虑对学生的学业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关注“不利影响”,没有区分不同焦虑程度对学业成绩的不同影响。
(二)分析作答
按照“表明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1.表明观点
只有“此说法是正确的”和“此说法是错误的”两种答案。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例如“此说法是片面的”、“此说法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此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2.论证观点
(1)若题干表述正确,对题干进行详细解释和论证。可从理论展开、产生原因、意义作用等角度进行。
(2)若题干表示错误,需要表述出正确答案,并点出“错在哪里”。
3.总结观点
为了保证作答的完整性,在作答的结尾进行总结,回扣题干。可用“总之”“综上所述”等字眼总领,可概括回答,也可发起号召。
三、作答技巧
【示例】让学生上兴趣班,开展文体活动,这就是进行素质教育。
作答模板:
1.表明观点——对题目所述观点作出正误判断。
如:“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2.表述概念——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把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描述。
尽量用书上的原话,如果记忆不清,可以加上自己的表述,但是一定要描述清楚概念的关键词,语言表达要流畅。
3.点明错误——点明题干对于概念理解错误的地方。
这部分可以运用一些总结性的词汇,如“总之”、“因此”、“综上所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