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奇
【答案】D
2.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
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的学习
C.口语的学习
D.识字学习
【答案】C
【解析】进入幼儿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因此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答案】C
【解析】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1)整体到局部规律: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3)近远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4)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如走、跑、跳、踢、走平衡等,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5)无有规律: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故选C。
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是( )。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答案】C
【解析】在暗适应时是出现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