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将区域内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严重破坏教育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 )。
A. 追究刑事责任
B. 给予行政处分
C. 追究民事责任
D. 给予行政处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故本题答案为 B。
2.教师的职业权利包括( )。
①生命健康权;②教育教学权;③受聘权;④获取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权利。《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
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故本题答案为 D。
3.下列对教师职业道德理解错误的是( )。
A. 教师职业道德更强调教师的内在道德自律
B. 教师职业道德形式上表现为正式的规章制度
C. 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
D. 教师职业道德关注的重点是教师职业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道德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道德更注重内在自律性,而教育法规注重外在强制力约束,属于他律,A 选项正确;教育道德形式上表现为多元的、模糊的道德权利和义务,侧重于义务,教育法规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成文法,B 选项错误;教育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教育法规和教育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C 选项正确;教师职业道德关注的重点是教师职业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法规重点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D 选项正确。本题答案为 B。
4.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提出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这反映出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为( )。
A. 在规范形式上有灵活性
B. 在规范方法上有多样性
C. 在调整对象和范围上有明显的专业性或特定性
D. 在道德内容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答案】D
【解析】职业道德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在调整对象和范围上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特定性。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往往只对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的人起调节作用。如“为人师表”只适用于教师。(2)在具体内容上和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如“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等道德规范都有较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古至今,都有基本一致的要求。(3)在规范形式和方法上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道德既有比较正规的规章制度,也有非正式的口号与标语,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行规、习惯等。各行各业往往可以从本行业的实际特点出发制定反映职业道德具体内容的制度和要求。(4)在不良后果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或处罚性。违反职业道德或职业纪律通常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批评、警告、撤职、解聘等,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5.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范畴中教师的( )。
A. 公正
B. 幸福
C. 良心
D. 仁慈
【答案】A
【解析】教师公正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教师公正的分配性。教师公正的分配性表现为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授权原则——学生的“贡献”蕴含他要获得的“权益”,而且其“贡献”至少必须等于而不能少于该权益。换言之,“贡献”是学生所能够提供的好东西,而“权益”则是学生想要得到的却是由教师提供的好东西,这两者以互通有无的方式进行对等交换。第二,承诺原则——教师这一权益角色蕴含着责任与义务,但其学生希望获得的“权益”必须至多等于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意味着如果学生要想得到好的东西“权益”,他就必须同意贡献好的东西——“贡献”。
(2)教师公正具有对等性和互换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
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