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答案】D
【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就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选D。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故选A。
3.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
B.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心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发展
C.对学生严慈相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开展因材施教
D.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答案】D
【解析】教师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发展。故选D。
4.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 )。
A.解元、会元、
B.会元、解元、
C.会元、解元
D.解元、会元
【答案】A
【解析】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称,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故选A。
5.战国时,各派学者大量集中之地是( )。
A.燕国燕京
B.齐国稷下
C.赵国邯郸
D.魏国大梁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齐宣王不惜耗费巨资,招纳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