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邻居王阿姨为了逗弄小云,就问他:你手上有5颗糖,如果阿姨再给你 4颗糖,这时候你手上有几颗糖呀?小云说:5+4=9,我就有9颗糖了;王阿姨又说:那我现在又从你手上拿走 5 颗糖呢,你还有几颗糖?小云说:简单呀,反过来 9-5=4,我只有4颗糖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俊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选项A,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选项B,前运算阶段的特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单向性、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思维的集中化与刻板性。
选项C,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具体逻辑推理;去自我中心;思维的可逆性;获得守恒概念;思维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选项D,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此时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计算概率问题。
题干中小云不仅能计算4+5=9,还可以反过来进行其逆运算,得出9-5=4。体现了思维的可逆性,故她应该是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C。
2.13岁的王慧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以后能干什么?”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王慧所处的时期是( )。
A.信任感对怀疑阶段
B.自主对羞愧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选项A,信任感对怀疑阶段。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选项B,自主对羞怯阶段。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选项C,勤奋对自卑阶段。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选项D,青少年时期需要解决的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对于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我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的稳定连续感。自我同一性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什么样的职业是我想要的?我该信仰什么宗教、道德和政治价值?作为有性别的我该承担什么责任?茫茫人海中我的位置在哪里?埃里克森认为,虽然自我同一性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很重要,但是青少年期是同一性最混乱的时期。青少年普遍经历着一个心理社会的“延缓期”。题干中王慧经常会问自己:“我是谁?我以后能干什么?”这属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时期。故D项正确。
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D。
3.董仲舒认为,“圣人”是先知先觉者,无需教育;而“斗”之性不可移,教也无用。这种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二因素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
A选项,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是由环境塑造的消极个体,人的一切能力差异均由环境造成,先天素质在人的能力发展上不起任何作用的理论观点;
B选项,“教育万能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
C选项,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选项,“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认为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董仲舒认为“圣人”的知识是天生就有的,“斗”的性格天生就是这样,不可以改变,进行教育也没有用,体现的是遗传的作用,由此可以确定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严师出高徒”体现的观点是对人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结果,属于外论的观点。下列有与之相同观点的是( )。
A.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C.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决定论。
A选项,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属于内发论的观点。
B选项,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属于内发论的观点。
C选项,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由高到低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之性三等。其中,“圣人”是先知先觉者,无需教育;而“斗”之性不可移,教也无用。这种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D选项,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环境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综合上述,本题选择D选项。
5.简答: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
【解析】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绪、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2)友谊感逐渐发展。
(3)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4)情绪、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
(5)情绪的调节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