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答案】D
【解析】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景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故选D。
2.以下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猜谜语
C.漫无目的地幻想
D.回忆手机号码
【答案】B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成指操作的过程,问题解决具有三个特征:目的性、序列性和认知性。其中只有猜谜语符合,故选B。
3.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答案】C
【解析】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1)发散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常用的训练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2)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3)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4)头脑风暴训练又称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属于推测与假设训练,故本题选择C项。
4.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功能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结构。
选项A,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等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履行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选项B,道德评价的功能包括:评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预测功能。
选项C,价值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选项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题干中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5.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评价成分
D.行为成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结构。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选项A,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选项B,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选项C,评价成分,属于干扰选项。
选项D,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题干中描述的是态度行为成分的概念,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