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中学在新生入学后,做了一项学生业余爱好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依据学校教学计划,组建国学、器乐、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其主要目的( )。(单选)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突显教学风格
【答案】C
【解析】兴趣小组为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单选)
A.学校的产生
B.教育实体的出现
C.学制的建立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答案】C
【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即学制的出现。
3.涂尔干说过:“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推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 )。(单选)
A.社会化
B.全面发展
C.个性化
D.可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其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从其对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来衡量。题干就是涂尔干关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的具体阐述。
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权属于( )。(单选)
A.中央
B.地方
C.学校
D.家庭
【答案】B
【解析】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单选)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有三点:一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二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需要,三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