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单选)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其中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班主任工作是重要而特殊的德育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学校才能强有力地管理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情感陶冶法是常用的德育方法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情感陶冶法的特点表现为强制性、愉悦性和有意识性
B.情感陶冶法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C.运用情感陶冶法要引导与促进学生参与教育情境创设
D.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及自身道德人格魅力是情感陶冶法中良好的人性环境
【答案】BCD
【解析】情感陶冶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因此情感陶冶法并不具备强制性,故A项错误。情感陶冶法是一种暗示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育者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故B项正确。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其中人格感化是教育者以自身的品德和情感为情境对学生进行的陶冶,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择BCD。
3.学生明知考试作弊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行为,却依然在考试中出现作弊行为,这表明( )。(多选)
A.个体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支配作用是绝对的,不受情境的影响
B.个体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C.道德情感是道德观念的升华,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学生明知故犯主要是道德情感缺乏
D.这类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答案】BD
【解析】德育过程有自身的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1)要注意全面性;(2)要注意多端性;(3)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由此可知,一方面道德认识不能决定道德行为,可能会产生不一致,故A项错误,B项正确;另一方面学生明知故犯是道德信念的缺失,故C错误,D正确,选BD。
4.在我国,语文课、数学课、物理课是智育,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是德育。( )(判断)
【答案】×
【解析】智育和德育是全面发展的两个方面。语文课、数学课以及思想品德课等只是智育、德育的途径之一。我国学生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5.德育不单纯是道德思维、道德认知的教育,而同时是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的教育。( )(判断)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知、情、意、行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实践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又相互渗透。因此,只有使知情意行四者全面地协调地发展,个体社会化才是完整和成功的。学校的德育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只有坚持知情意行全方位德育的整体性原则,才能真正收到实效。由于当代知识论本位的价值取向,再通过应试教育机制的强化,使学校德育过程中过分突出认知,使情感、意志、行为教育受到抑制,知情意行四维教育失衡,造成学校德育事倍功半。因此,加强德育工作,就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知、情、意、行全方位德育的观念,建立有效的机制,体现德育的整体性。因此本题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