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著名历法
1.夏历:中国最早的历法。
2.太初历:汉武帝时修订历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
3.大明历:南朝祖冲之制定,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
4.大衍历:唐僧一行制定的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
5.授时历:元朝郭守敬编制,忽必烈封赐而得名。精度与公历(指 1582 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 300 多年。
6.时宪历: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引用西洋法数,后经汤若望删改献给清朝,定名为时宪历。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做夏历或农历。
二、历法
(一)纪年
干支:1 甲、2 乙、3 丙、4 丁、5 戊、6 己、7 庚、8 辛、9 壬、10 癸
地支:1 子、2 丑、3 寅、4 卯、5 辰、6 巳、7 午、8 未、9 申、10 酉、11 戌、12 亥
(二)纪月
1.地支纪月:建寅月、建卯月、建辰月、建己月、建午月、建未月、建申月、建酉月、建戌月、建亥月、建子月、建丑月
2.季节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3.花期纪月:端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或蒲月、荷月、巧月、桂月、菊月、寒月、冬月、腊月
(三)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四)纪时
子时:23:00-1:00;午时:11:00-13:00
黄昏(一更):19:00-21:00
半夜三更:23:00-1:00
鸡鸣时刻:1:00-3:00(四更)
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二十四节气释义
(一)季节划分
四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春夏秋冬季节的开始。
(二)太阳高度
1.二分:“分”者,“半”也。一般理解为平分昼夜,昼夜等长。春分、秋分为昼夜等长。
2.二至:“至”是极致的意思,夏至时分,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三)气温变化
(1)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炎热的开始。“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夏日炎热天的终止。
(2)露:“白露”秋天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地面水汽结露。“寒露”露水已寒,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的过度。
(3)霜:“霜降”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已经渐冷,开始结霜。
(4)寒:“小寒”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往往是三九四九时分。
(四)降水变化
(1)雨:“雨水”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寓意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2)雪:“小雪”气温到零度以下,开始降雪;“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更大了。
(五)物候变化
1.自然物候:“惊蛰”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长莺飞,柳暗花明。
2.农作物:“小满”指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表明有芒作物成熟结种了。
五、节日
(一)春节
1.节日别称:改岁、献岁、岁旦、岁日、元日、元旦等
2.节日习俗:燃放爆竹、蒸年糕、贴春联、贴年画、拜年、饮屠苏酒、聚财、吃饺子等
(二)元宵节
1.节日别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等
2.节日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火、舞狮子、踩高跷、走百病等
(三)清明节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
(四)端午节
1.节日别称:龙日节、午日节、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菖蒲节等
2.节日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驱五毒、佩香囊等
(五)七夕节
七夕为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鹊桥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所以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
(六)中元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以饲恶鬼,僧寺作盂兰盆会以使亲人脱离恶鬼道,后逐渐成鬼节,民间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七)中秋节
1.节日别称:仲秋节、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月夕、月节、八月半等
2.节日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八)重阳节
1.节日别称:重九节、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等
2.节日习俗: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六、七大古都
1.西安:13 朝古都,主要朝代:西周、西汉、隋朝、唐朝;
古称:镐京、长安、西京、西都等
2.洛阳:13 朝古都,8 朝陪都。主要朝代:东周、东汉、魏国、西晋;
古称:洛邑、洛城、神都等
3.南京:6 朝古都。主要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古称:建康、建邺、金陵、秣陵、江宁、应天、天京
4.开封:8 朝古都。主要朝代:北宋
古称:汴梁、汴京、陈留
5.杭州:主要朝代为南宋;
古称:临安、余杭、钱塘
6.北京:6 朝古都。主要朝代:金朝、元、明、清等
古称: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幽州
7.安阳:主要朝代:商朝。古称:殷、邺等
七、其他城市
1.扬州:广陵、维扬
诗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姜夔(kuí)《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2.苏州:姑苏
诗歌: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成都:锦官城、锦城
诗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八、女子年龄
1.13、14:豆蔻年华。
2. 15:及笄之年。
3. 16:二八年华,破瓜之年,碧玉年华。
4. 20:桃李年华。
5. 24:花信年华。
6. 30:半老徐娘
九、男子年龄
1.15:志学之年、束发
2. 20:弱冠之年。
3. 30:而立之年。
4. 40:不惑之年。
5. 50:知天命;杖家之年
6. 60:花甲、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 70:古稀、从心之年;杖国之年,悬车之年。
8. 80:杖朝之年。
十、别人亲属的尊称
1.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尊翁: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古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古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古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古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古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十一、自己亲属的谦称
1.平辈、晚辈:前面加“敝”、“舍”或“小”。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儿、小婿等。
2.自己亲属谦称: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十二、行业别称
1.医学:杏林
2.教育:杏坛
3.戏曲:梨园
十三、民族
(一)蒙古族
1.服饰:蒙古袍
2.节日:那达慕大会
3.饮食:奶茶、马奶酒
4.文化:《江格尔》(与藏族《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并称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嘎达梅林》
5.乐器:马头琴(拉弦乐器)
6.住宅:蒙古包
(二)藏族
1.服饰:藏袍
2.宗教:喇嘛教(藏传佛教)
3.节日:藏历新年、雪顿节
4.饮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
5.文化:《格萨尔王传》《仓央嘉措情歌》
6.舞蹈:锅庄(果谐)、弦子舞
(三)维吾尔族
1.服饰:色彩鲜明,戴特色花帽
2.宗教:伊斯兰教
3.节日: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
4.饮食:手抓饭、馕
5.文化:《阿凡提的故事》《乌古斯可汗传》
6.音乐:十二木卡姆
(四)回族
1.服饰:尚白,戴白帽、白盖头
2.宗教:伊斯兰教
3.节日: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
4.饮食:馓子、油香
5.文化:《穆斯林葬礼》(霍达)
(五)壮族
1.服饰:头饰喜带头巾
2.特点: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3.节日:三月三歌节、牛王节
4.饮食:五色糯米饭
5.舞蹈:扁担舞、舂米舞
6.纺织:壮锦(与成都的蜀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合称四大名锦)
(六)傣族
1.服饰:女为短衣筒裙;男为短衫长筒裤
2.节日:泼水节
3.舞蹈:孔雀舞
4.乐器:葫芦丝、象脚鼓等
5.建筑:干栏式建筑
(七)苗族
1.服饰:尚银饰
2.节日:苗年
2021上半年教资考试时间
1.2021上半年笔试考试时间:3月13日
2.成绩查询时间:4月15日
3.2021上半年面试报名时间:4月15日-18日
4.2021上半年面试考试时间:5月15日-16日
5.认定时间:春季认定(3-6月);秋季认定(9-12月
高正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线交流QQ群:1070201666
微信公众号订阅:准老师教师资格证(zhunl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