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地理>
学科专业知识《观察土壤》
2021-03-30 15:53

(一)概念及其物质组成

土壤: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二)土壤特征及其分类

1.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棕壤等。

2.土壤质地

(1)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2)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3)按土壤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做出判断。

①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②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③壤土:所含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3.土壤剖面构造

(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2)自然土壤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①有机层(O层):又称枯枝落叶层,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②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和黑色。

③淋溶层(A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④淀积层(B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⑤母质层(C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⑥母岩层(R层):坚硬的岩石。

(3)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①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成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②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③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Copyright 2021 高正创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0360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932号